学院微博:@重庆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学院微信:重庆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咨询电话:(023)65102471 65102472 65112814 65106400 专业设置:能源与动力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储能科学与工程 |
院长寄语
重庆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秉承80多年的办学历史,经过一代代能动人辛勤耕耘,砥砺奋进,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成绩斐然,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和学科优势,涌现出一批国内外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的专家教授,在全国能源与动力工程学科领域中享有很高的声誉。目前已发展具有4个本科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储能科学与工程等),是全国最早的热科学与工程科研教学基地之一。
学院现拥有国家重点学科、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教学科研平台高,师资力量雄厚。学院将秉承“强基拓域、尊崇个性、注重能力、突出创新”的育人理念,注重学科交叉融合和国际视野拓展,培养能引领能源动力行业未来发展的研究型领军人才及适应新工科要求的高级技术精英。期待着各位有理想、有担当、有情怀的同学加入!
学院特色
重庆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始于1937年的重庆大学工学院机械系动力科,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成立重庆大学动力系,1981年更名为热力工程系,1998年更名为热能工程学院,2001年更名动力工程学院,2018年更名为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1998年按照教育部专业目录调整,将原有的工程热物理、电厂热能动力、热能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等四个本科专业合并为能源与动力工程本科专业,2006年增设核工程与核技术本科专业,2010年增设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2020年增设储能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2016年响应国家大类招生政策,将三个专业并为能源动力大类招生,第二学年分流。现已建立了新工科大类招生背景下能源动力类学生拔尖创新人才实践模块化及协同育人机制,以及基于多能互补的“绿色能源岛”的能动、电气及资环类新工科人才的立体实践体系。
学院拥有国家“双一流”重点建设学科“智慧能源学科群”三大主干学科之一,拥有“工程热物理”国家重点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新能源及储能科学与工程”等重庆市一级重点学科,智能零碳重庆市“人工智能+学科群”;“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为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学科,涵盖了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化工过程机械等6个二级学科。拥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博士后流动站。拥有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低品位能源利用技术及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能源与动力电气”国家级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国家评价中心,“多能互联互补分布式能源技术及系统”重庆市工程研究中心、热工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市工业过程节能减排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等国家级及省部级研究基地。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现有2名兼职外籍院士,拥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等国家级人才14人次,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重庆英才•优秀科学家、重庆市巴渝学者等省部级人才27人次。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现任教育部能源动力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核工程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现有专任教师99名,其中教授43名(含外籍教授1名)、副教授38名。99%以上教师具有博士学位,75%以上教师具有海外留学经历。目前在10个国家和地方联盟、学会、教指委、标准委员会任领导职务,在26个重要国际机构和学术期刊担任相应职务。
专业介绍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整个世界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最基本的驱动力,在国民经济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战略地位。伴随着人类社会对能源需求的增加,能源安全与政治、经济安全紧密联系在一起。能源开发应用也从传统的化石能源发展到新能源,也需多学科多领域交叉融合(如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动力、电力电气、化学、材料、物理、信息等)推进能源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学院于此建立能源动力类专业学科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具体如下:
重庆大学能源动力类本科专业包括能源与动力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储能科学与工程等四个专业;此外,碳储科学与工程专业也和资源与安全学院联合招生。第一学年实行工程能源类大类培养,第二学年根据学生意向实行专业分流。学院已构建起了满足国家和社会需求(如能源、生命、材料、信息多学科交叉;智慧能源、新能源、国防尖端技术、节能减排-碳中和、微流控芯片、电子器件热设计、氢能技术、人工智能等)的能源动力大类专业教育体系及初步国际化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能源动力类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专业秉承“耐劳苦、尚俭朴、勤学业、爱国家”的优良校风,在强化学生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同时,注重多学科交叉融合和国际视野拓展,培养能引领能源动力类行业未来发展的研究型领军人才及适应新工科要求的高级技术精英。
u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办学始于1937年机械系动力科,并于1952年单独招生,1952年招收首届四年制热能动力装置专业本科生,1961年首次招收硕士研究生,1986年首次招收博士研究生,具有本科-硕士-博士全过程学位培养条件。是首批国家特色本科专业,首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首批重庆市一流本科专业,也是重庆市首批本科高校“三特行动计划”特色专业。
主干课程:工程热力学、工程流体力学、传热学、热工过程自动控制原理及系统、锅炉原理、汽轮机原理、制冷与低温原理、燃烧学、智慧热力发电厂、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多能互联互补智慧能源系统、技术经济与管理模块课程、碳中和前沿模块课程等。
就业方向:深造攻读研究生学位(含博士、硕士)、能源主管部门、大型央企(国企)发电集团、电力公司、电力设计研究院、电力科学研究院、环境工程公司、大中型用能企业、政府规划和环保部门、制冷和空调设备企业、高等院校等单位。
u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
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2006年开始招收本科生,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主干课程:工程热力学、原子核物理、工程流体力学、传热学、核反应堆物理分析、核反应堆热工分析、核技术实验方法与辐射防护、机械设计基础、电工电子学等。
就业方向:深造攻读研究生学位(含博士、硕士)、大型央企核电集团、大型央企及国企发电集团、核工程及核技术领域相关电厂运行,设计、制造部门,规划、环保部门和科研院所等单位。
u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在2010年与全国11所高校同步首批开始招收本科生,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主干课程:工程热力学、工程流体力学、传热学、热工过程自控原理及系统、半导体物理、物理化学、太阳能利用原理与技术、风能利用原理与技术、生物质能转化原理与技术、分布式能源系统及理论、新能源发电并网原理及电力电子技术、氢能与制氢技术、燃料电池技术、能源电化学、储能原理及技术、太阳能电池技术、新能源工程专业实验、机械设计基础、电工电子学等。
就业方向:深造攻读研究生学位(含博士、硕士)、大型央企(国企)发电集团、新能源相关设计、制造、运行、调试和管理部门,各大电力公司、设计研究院、政府规划和环保部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等单位。
u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
“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以理工融合、多学科交叉为特征的战略性新兴专业,2021年开始招收本科生。储能科学与工程涉及到能源动力、电气工程、化学、物理、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均为重庆大学的优势科学,依托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具有“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的多元化、多维度、个性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实施3+1+X等多种人才培养模式(X=0,本科学位;X=1,硕士学位,X=3,博士学位)。
主干课程:热工学,电路原理,储能材料科学基础,物理化学,固体物理学,流体力学,储能原理与技术,电化学原理,能源转化原理,多能互联互补能源产储用系统及理论,储能系统安全管理、热能存储技术与应用、燃料电池、机械储能原理(包括抽水储能)与技术、储氢技术及应用、电力储存技术与系统等。
就业方向:深造攻读研究生学位(含博士、硕士)、大型央企(国企)发电集团、能源动力各事业单位、环境、国防、工业、农业等相关设计、制造、运行、调试和管理部门,各大电力公司、设计研究院、政府规划和环保部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等单位。
人才培养
u建立了全方位立体化能源动力类卓越人才培养体系
基于国家“双碳”战略引领能源新变革,智慧灵活、绿色低碳、多能互补、安全高效成为新时代能源利用的重要标志,新一轮能源革命不仅要求能源动力类专业人才具有深厚的基础知识、多学科综合素养,同时还应具有良好的工程实践能力、科技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分析思辨能力。重庆大学能源动力类专业主动升级提档,布局未来能源领域的战略必争之地,始终立足行业前沿,引领专业发展。在卓越创新实践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的道路上,基于“以学生为中心、产出为导向、持续改进”的OBE理念,围绕能源动力类卓越人才培养这一“轴心”,建立并实施了“一轴四驱,四能并举”全方位立体化能源动力类卓越人才培养体系,搭建了四层进阶式教研融合实验实践教学平台,着力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建立了“三个嵌入”式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以及基于“互联网+”的协同教学方法及“三维三元”评价体系。
u深度打造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依托重庆大学与东方锅炉有限公司国家级实践教学中心的“卓越计划”实验班(能源动力类):大一下学期从本专业学生中通过自愿报名、择优选拔的方式优选部分学生进入计划。“卓越计划”的培养模式更加贴近工程实际。
u强化国际联合培养
新加坡国立大学授课型硕士“3+1+1”项目:重庆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SEPE)与新加坡国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MSE)及新加坡国立大学苏州研究院(NUSRI)签订了“3+1+1”联合培养协议,选拔有良好学术基础的大三学生,入选者大四期间在新加坡国立大学苏州研究院度过一年的过渡期,成为第一个“+1”年。在这一年中主要研习英语读写、沟通能力以及能源材料领域的知识,为硕士申请做准备,同时可将第一年课程转换为重庆大学相应课程学分,顺利通过者将获得重庆大学学士学位。第二个“+1”年,入选者在新加坡国立大学MSE系攻读授课型硕士。
此外,在校期间可申请国际暑期学校及国家留学基金委项目,出国深造。
毕业前景、升学就业情况
2022届优秀学生案例及寄语
魏怡欣(重庆大学能动学院推免研究生):在学院的良好氛围以及老师的悉心教导下,初入大学的我找到了本科期间的目标并为之努力。学业上,获得七次优秀学生综合奖学金,并得到重庆大学优秀毕业生、重庆大学优异生等称号;科研上,在老师们的鼓励以及指导下,我参加了节能减排竞赛以及srtp等科研创新活动,并取得不错的成绩,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升。今后,我将继续努力,为社会做贡献!
王瑞临(节能减排大赛全国一等奖,上海交通大学硕博连读):在学院严谨的治学态度的引领下,我树立了远大的科研志向,在老师们的指导下取得了以下成果:国家奖学金、全国节能减排大赛一等奖、全国能源动力类专业百篇优秀本科毕业设计、重庆市优秀毕业生等,并顺利推免至上海交通大学继续深造。在能动学院求学的四年让我学会了脚踏实地、仰望星空,感谢学院提供的平台。
李定能(新加坡国立大学授课型硕士“3+1+1”在读):学院一直秉持着建立国际一流学科的理念,与国内外各大高校进行合作办学。我参加了台湾清华大学的交换生项目和新加坡国立大学“3+1+1”联合培养项目,在项目中我增长了见识,结识到了比我更优秀的伙伴,也让我学习到了丰富的知识。在本科阶段,我积极参加学科竞赛并获得多个国家级奖项。回望我的大学生活,无疑是充实的,这都归功于学院先进的办学理念和完善的培养计划。我将继续带着学院教给我的一切继续努力,也祝愿学院桃李满天下,越办越好。
能动学院A区11舍321宿舍(4名同学全部攻读研究生):宿舍成员共获得国家级奖励5次、省市级及以上奖励10余次,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综合奖学金和各类社会奖学金10余项、公开发明专利1项。在学校、学院领导和老师们的谆谆教诲和悉心指导下,积极参与各种校院活动,为学院和学校和工作作出贡献。四名同学努力拼搏、积极进取,最终2人推免、1人出国、1人考研上岸,都进入到了理想的大学继续深造。
图文来源:重庆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