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

“院”与你相约 | 新闻学院

重庆大学本科招生
2024年06月28日 09:51
图片
图片
图片

学院网址:http://sj.cqu.edu.cn/

图片

咨询电话:023-65678270

图片

咨询QQ群:547496574(吉林)、728721118(重庆江津)

图片

专业设置:新闻学、广播电视学


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再试

刷新



1

院长寄语

新媒介技术塑造了全新的生活方式,对既有的价值理念、生活方式和治理体系产生了革命性影响。媒介不仅是信息交流的桥梁、介质或工具,而且日益作为一种社会操作系统或基础性“座架”而存在,这一技术的强大力量犹如毛细血管般致密地嵌入社会肌体和组织之中,并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构建了全新的媒介生态系统。因此,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学的功能并非被削弱或取代了,而是赋予了新的内涵和使命,新闻传播学将大有可为。

图片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乘时代之风,踏革新之路,锐意进取,奋楫笃行,在马胜荣、董天策两位前任院长的带领下,在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和学术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包括成功申报一级学科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国家级人才计划、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重点项目、国家级一流专业、国家级一流课程、教育部及省部级优秀成果奖、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等。尤其在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实现了跨越式进步。软科学科排名近年来也一直稳居全国高校前18%。根据软科专业最新排名显示,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分别名列第12和第9位,均达到A等级,表明学科专业均迈进全国先进行列。如今的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年轻而充满活力,被誉为“中国最具成长力新闻学院”之一。

图片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作为新闻传播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西南重镇,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将继续秉持“研究学术,造就人才,佑启乡邦,振导社会”的办学宗旨、“好学求真、力行至善”的院训,遵循“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基本要求,培养能够适应信息传播时代技术变革和社会发展变化需求,具有优良的思想品格、深厚的人文素养、扎实的基础理论、精湛的专业技能、宽广的国际视野与浓郁的本土情怀的卓越新闻传播人才。




2

学院概况


1999年

创办广播电视新闻学本科专业。





2004年

新闻学、传播学等获批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当时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仅下设这两个二级学科)。


2010年

获批全国首批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学位点。


2019年

新闻传播学获批一级学科博士点;

“新闻传播学学科水平提升计划”列入重庆大学“双一流”学科重点建设项目;

新闻学入选教育部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021年

广播电视学入选教育部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023年

新闻传播学获批博士后流动站。

新闻学院年轻而充满活力,进取而快速成长。新闻传播学科20年发展建成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

学科在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跨档升级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在教育部全国首轮评估中取得佳绩。

按软科学科排名,近三年,新闻传播学科位居全国前18%以内;按最新软科专业排名,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分别名列第12位和第9位,均为A等级,迈进全国先进行列。

图片

新闻传播学博士后流动站、一级学科博士点

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点

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点

新闻学院现有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智能传播与城市国际推广实验室,校级研究平台数字媒体与传播研究院,与校党委宣传部共建重庆大学舆情信息研究所(中宣部、教育部等直报点)。

2016年

新闻学院成为中国记协确定的18家新闻院所中国新闻奖试点报送单位之一

2017年

新闻传播学获批重庆市重点学科,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专业群(与电影学院联合申报)获批重庆市特色学科专业群

2018年

新闻学院成为重庆市人文社科普及基地,获批重庆市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2019年

新闻学入选教育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项目,“灾难事件融合报道虚拟仿真实验”获批教育部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2020年

新闻传播学创新团队获批重庆市高校协同创新研究团队。入选重庆大学双一流学科水平提升计划。

2021年

广播电视学专业入选教育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项目。

2022年

新闻传播学科获评重庆市智能+建设培育学科。

2023年

智能传播与城市国际推广实验室获批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成为重庆大学唯一一家省部级文科重点实验室。学院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闻评论》课程被认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43人,实验人员3人

图片
图片
图片

2020年,新闻传播学获批重庆市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协同创新团队

学院建有技术设备先进、综合功能齐全的融媒体实验中心,包括媒介融合实验室、智能传播实验室、融媒体虚拟演播室、摄影实验室、数字音频实验室、传媒与舆情调查实验室等。学院与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网、中国科学报、腾讯、字节跳动、重庆广电集团、重庆日报报业集团、重庆出版集团、华龙网、红网、荆楚网、上游新闻、封面新闻、西部国际传播中心等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平台和学生实习基地。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3

专业介绍

新闻学专业

图片

重庆市一流本科专业

教育部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主要学习新闻学、传播学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培养学生新闻采写、新闻摄影、新闻编辑、新闻评论、新闻策划、新媒体、智能传播、国际传播、融合新闻报道、媒介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专业能力。


广播电视学专业

图片

重庆市一流本科专业

教育部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主要学习广播电视学、新闻学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广播电视新闻策划、创作、采访、制作、编辑、评论、播音、主持、媒介经营管理以及视听传播、智能传播等方面的专业能力。





4

就业去向统计

在深度媒介化社会,各种场景对优秀新闻传播人才需求旺盛。新闻学、广播电视学专业就业前景多元,学生的就业主要去向为中央和省级主流媒体单位、国有大中型企业、公务员及选调生、高校及医院等事业单位、互联网头部企业等。学院为学生就业和成才提供了丰富的指导和全面的支持,卓有成效地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未来发展潜力,增强了学生就业和升学的竞争力。新闻学院2020届是重庆大学第一个就业落实率100%的一届,学院做法与经验被《重大要情》单篇推广。

在升学方面,根据最新数据统计,2024年学院整体升学率接近50%,升学率最高的专业接近60%



优秀学子寄语


图片

吴喆华,2008年毕业于重庆大学新闻学院

现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中心早间节目部副主任,主任编辑,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新闻纵横》节目监制。曾获得3次中国新闻奖一等奖,2次三等奖、2次广播影视大奖一等奖、中国人大新闻奖一等奖等,入选新闻单位与高校互聘交流“千人计划”。

寄语:常怀远虑、居安思危。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图片

高蕾,新华社国内部中央新闻采访中心记者。

先后参加杭州第十九届亚运会等重大报道工作,多次参与全国两会采访报道,参与撰写《习近平的调研故事》《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评述》《习近平总书记关爱残疾人的故事》等重要通讯、述评稿件。多部新闻作品获得“中国正能量‘五个一百’网络精品”、新华社社级好稿等奖励。

寄语:做时代的见证者、记录者、讲述者。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图片

何苗苗重庆广播电视集团(总台)重庆卫视主持人,兼任重庆市第六届青联常务委员会委员

担任大型主题活动、晚会和文艺类节目主持工作。曾担任天天630、网罗天下、这里是重庆、晒旅游精品.晒文创产品直播专场等知名栏目主持人,曾主持重庆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重庆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音乐会、全国十二省市“长江之恋”春节联欢晚会、川渝春节联欢晚会、“富民兴渝”颁奖晚会等重要大型晚会和活动。

曾任第四、五届重庆市青联委员,在专业领域获得2018年度重庆播音主持“鸣声奖”优秀奖、2019-2020年度重庆市十佳主持人等荣誉,还获得2023年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2022年重庆市三八红旗手称号、2019年重庆市巾帼建功标兵、2011年重庆青年五四红旗手等重要荣誉。

寄语:心系家国、胸怀天下,坚定信念、行稳致远。


图片

方锦涛,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节目导演,北京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

先后在中央电视台《军事纪实》《时代楷模发布厅》《闪亮的名字最美人物发布仪式》等节目中担任核心导演、执行总导演。中国史上第二位进入中巴边境“死亡之谷”吾甫浪沟拍摄采访的编导。多部影视作品入围国内外电影节并获得40多个奖项。

寄语:脚行万里路,实访千余人,抬头有理想,初心在胸中。追寻人性与真相,见证兴替与繁荣。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图文来源:重庆大学新闻学院
图片

“院”与你相约 · 目录
上一篇“院”与你相约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下一篇“院”与你相约 | 艺术学院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重庆大学本科招生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